WFU

2020年8月31日 星期一

主治醫師第二年的心得

整體來說,在這段期間逐漸成形的是,免洗雜工的比例減少,專屬業務的比例逐漸上升。雖然不像有很多臨場服務的時候,能夠衝高極大利潤,但是富貴險中求,或在疲勞中求。而增加傳統穩定業務時,雖然沒有大富大貴,卻能增加心理的踏實感。

如同投資理念,總是持有高風險資產如股票,會導致收益波動加大;總是要搭配低風險穩定收益的債券,才能穿過市場波動的大浪。這樣的多元工作資產組合,也一樣讓我在2~3月的股災時期,仍保有一定的現金流穩定性。

工作組成結構往傳統方向變遷


首先在換年度的時候,被一些主要的臨場服務廠商捨棄了,讓臨場服務數量急遽減少。但同時也開始了新時段的教學門診。雖然能夠帶教學門診,和教學門診帶的有成效,是兩件事,但穩定的現金流總是會先到來。

再者七月起也加入了兩診土城長庚門診,如此一來總門診時數5節就佔了總工作時數的半數。身為一位臨床醫師,終於有一半以上的時間都在看病人,這是在住院醫師時期都夢寐以求的(R3不過也就3節門診),也能比以前累積更多門診的經驗值。喔,對,土城實在是戰場醫療。

其他如山地醫療,山地居家的偏鄉服務時段,大體上暫時有規律地維持住。


特殊研讀的主題較去年為少


在學術發展上的主題較無去年積極,主要新研究的主題為:


口腔健康也有兩個主題:


開心的是住院醫師的基層醫療投稿作品"灼口症"也順利刊登,身為第二作者也可以沾沾光~


特殊資格的更新與研習


在7~8月花了7+40小時取得PGY導師的資格。隨後也更新了ACLS的執照。

雖然我認為,PGY本身並不一定會在意他們身上的教學品質如何(反正大部分都過水,我又不是這一科的,白天工作和值班品質過得去也就可以了),所以在這個族群上鑽研教學技術與品質,有沒有意義我不知道。

但是這是我第一次接觸醫學教育的理論,首先能讓我立即受益的,就是教學不能僅限於病人照護與醫學知識,而是整個六大核心能力都是教學的內容。



在學會年會舉辦特殊論壇





這次青年醫師委員會所初次舉辦的活動,也是我初次在家醫學會協助辦成的活動。目的是讓年輕的家醫科醫師多認識不同的生涯走向,邀請了四位講者前來分享,我本身也擔任一位講者。當天的活動紀錄,請看。


跨出舒適圈的媒體合作


今年要跨出舒適圈是某國師占卜書上建議的。因此先後與行銷媒合平台愛他命進行一次產品訪談節目,以及新聞媒體前來本院四次,採訪關於減脂的營養,增肌的營養,以及肌少症照護的運動營養策略。也有平輩之間的採訪:例如clerk學弟經營自己的youtube的頻道,其中一集是對於我的個人專訪;以及醫療專訪頻道--米德人物誌也針對秒懂家醫科的團隊作採訪。

雖然都是講話,但是媒體採訪是要對著鏡頭講話,這其實對我造成極大的不適應...我可以教學,也可以演講,要衛教也還可以,但是要針對別人的器材,別人作主的架構下講話,這卻又是完全另一回事了。

而且一些比較老牌的媒體,其實不是對你這個人,或是對你這個人的學識有所興趣,而幾乎只是去講出"他們想聽的話"而已,你不是一個等著被請教的專業人士,而是一個任憑媒體人運作的棋子,或人形立牌。這點就是完全的在"跨出舒適圈",原來所謂的與媒體合作,實際上是這麼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