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1年4月23日 星期五

增肌減脂4+2R代謝飲食法/腸內菌文獻 重點整理


最終目標是要營造不易復胖的腸內菌組成,因此在減脂初期就積極引入高蛋白高纖維,但低脂肪的飲食組成,以培養多元化的腸道菌相。並按照極低熱量代餐>生酮>低醣>間歇性斷食>高蛋白的順序,快速減脂之後達到可長久維持的飲食習慣。


文獻回顧


其實這篇文章的見解非常的謙虛:雖然用了很多生化與生物學的觀點,來解釋腸內菌作用對於代謝性疾病的影響,但是本文認為能實用化的新知識太少,還沒有成熟到能夠運用在健康行為或臨床照護上。





這張圖的意思是,高纖飲食中的纖維素是好腸內菌的好飼料;高脂肪飲食反而會搞壞菌相,引起血糖血脂異常。





這張圖統整了腸內菌作用對於代謝機制的影響。用綠色框框圈起來的是屬於壞的影響.例如:高脂肪食物,壞的菌相,與壞的中間產物等。

在好的菌相影響下,比較容易產生飽食感,體重控制,脂肪累積,血糖調控,也都會往好的方向變化;如果菌相變差,會因脂肪,血糖與發炎等因素,讓身體傾向容易形成動脈硬化的體質(傳統所稱的代謝症候群),所以目前這個學問算是用微生物的觀點來解釋,已知的健康飲食原則之所以健康的原因。

就我們熟悉的血糖控制來說,因為好菌相會增加內生性GLP-1與降低胰島素阻抗,所以能佐證高纖維的飲食能幫助血糖控制。


4+2R的菜單解析


R1: 蛋白粉極低熱量代餐(乳清蛋白+大豆蛋白)。

R2: 蛋奶素蛋白+蔬菜極低熱量飲食。

R3: 加上低脂肉類+堅果生酮。可增肌運動。

R4: 加入少量全榖類澱粉,原型食物低醣飲食。可搭配兩周一次放縱日。

R5: 原型碳水間歇性斷食(晚餐不碰澱粉)。避開高脂魚類,奶類,少水果。

R6: 維持期,高蛋白(1.2-1.5g/kg)高纖維。



相關演講內容


2020/11/11科會 王姿允醫師演講-當肌少型肥胖症遇上腸道微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