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0年8月17日 星期一

內科榜首來run家醫科,如何讓PGY學員有收穫?


作者:林彥安醫師

這個月來了一位PGY學員,已經考取本年度內科住院醫師的榜首,生物醫學知識的水平不在話下,因此也一度讓我懷疑,我們真的有能力教學員新的東西嗎?不過教學這件事情,本來就是要以學員的需求為中心,與其預設立場,我們不妨聆聽學員的心聲,為其訂定客製化的學習目標,只要目標符合學員的需求,就不怕不肯學或學不到東西。

內科學與家庭醫學本為一體兩面,在生物醫學方面的知識有著許多重疊,但醫學教育除了病人照護與臨床知識之外,尚有人際溝通專業素養系統內執業等等面向需要被滿足。而我以為,兩專業科別主要的差別在於專業素養

家庭醫學著重在第一線周全性的社區照護,內科學著重在住院高複雜性的重症照護。因此即使共用部分的知識與技能,但培養出的專業素養仍有不同,而我們科最能夠給予志向為內科的學員訓練,也正是本科獨特的專業素養。以下正是我與學員討論後的結論。




1. 全院初診


內科住院醫師主要接受住院照護訓練,但大多是經過他人(門診/急診)評估之後才接手的病人,因此少有機會接觸以"一個主訴"為開端(呃,或很多個主訴),從無到有評估全新病人的機會。而全院初診就是家醫科住院醫師所反覆接受的訓練,也適合讓有志於內科的學員在本科的門診發揮所長,累積第一線評估病人的能力。


2. 身心症評估


患者身上的許多不適,有時並非純粹生物因素所引起的疾病,而是來自於背後精神科的診斷。如何有效率的辨認出這些病人,常是接受純粹生物醫學訓練的學員們的困擾。因此我建議可以如同基層家庭醫師一般,學習簡單的憂鬱症/焦慮症的篩檢方式,即使需要會診精神科醫師來做後續評估,也能讓會診單的理由更有所根據。


3. 預防醫學


在預防醫學四段七級(諒我捨棄了三段五級的說法)的架構中,積極的現代醫學治療已經是"限制殘障"的末段預防,但如何能幫助患者做到更前段的預防呢?這些其實都是家醫科的日常執業內容。

如果你的病人長出帶狀皰疹,就可以跟他介紹有疫苗可以做後續預防;如果你的病人反覆肺炎住院,就可以問問是否有打過適合的肺炎疫苗;如果懷疑患者有潛藏的癌症,你會抽一堆腫瘤指標,還是採用真正有實證的篩檢方式呢?沒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卻開立阿斯匹林,究竟是老一輩行醫的以訛傳訛,還是已受認證的預防呢?

健康促進,特殊防護,疾病篩檢,這些都是預防醫學的訓練,所能給予學員的。


4. 出院準備


住院的病人治療完成,生物醫學達到能夠出院的標準,但是病人的日常功能卻沒有恢復,家屬又無力照顧,該怎麼辦?你判斷病人需要"急性後期照護(post-acute care)",但又有哪些選項?要怎樣才能符合資格?社區又有哪些資源可以因應?

照會出院準備對住院醫師來說,可能只是一條優先順位非常後面的不起眼order,而且你不會看到它是怎麼運作的,乍看之下很像口號,但這項任務做的好,卻是延續病家連續性照護的關鍵。


以上四項屬於家醫科的本業,分屬上圖家醫科領域的四大分野,也是我主動推薦給學員的學習目標。不過學員自己在病房工作中發現了額外的需求,想要進一步精進自己的應對能力,因此產生了以下兩個衍生的目標:


5. 體制內行醫--不施行心肺復甦/維生治療與安寧緩和醫療


在充斥重症的內科病房,DNR的會談與簽署,儼然已經是日常工作的一部份,但滿足DNR啟動的條件是什麼?末期病人又該如何認定?都是日常決定治療計畫的關鍵,這些你的thinking process都搞清楚了嗎?

系統跳出安寧照會的提醒,你是趕快把他點掉,還是有在思考這個病人需不需要安寧照護?林口長庚醫院是由家醫科擔任八大非癌安寧的照護團隊,如果病人符合八大非癌的收案標準,歡迎照會家醫科來替患者做更周全的服務計畫。


6. 人際溝通--壞消息告知


值班突如其來的病情變化或病情解釋需求,要聯絡家屬,或家屬直接找上護理站,常常殺的值班醫師措手不及,有時候更是被迫趕鴨子上架。有些情境確實非常不易,究竟有沒有一套方法架構,讓臨床醫師面對這種高壓溝通處境的時候,心中能多一份篤定與從容?這需要訓練,有學習過這套方法,就更能在日常工作中練習與增加經驗。我個人推薦SPIKES的架構。


總結


由此可見,家庭醫學科能提供給學員的訓練內容包羅萬象,且能夠符合六大核心能力的教學內容。以內科系為志向的受訓醫師,在生物醫學方面的造詣已有一定基礎,如有心學習家庭醫學科的專業素養,則更能成為以病人為中心服務的全人照護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