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彥安醫師
根據2018年我國國健局推出的飲食指引,奶類已經改名為“乳品類”。因為乳製品不是只有奶類,經過不同程度的發酵加工,藉由乳酸菌將乳糖轉化為乳酸,乳品的質地會逐漸固態化。仍保持液態的稱為優酪乳,變成半固態就稱為優格,完全變成固態就是起司,這就是四種我們市面上能買到的乳品類。
六大類食物都有其獨特的營養定位:例如全榖雜糧類提供醣類,豆魚蛋肉類提供蛋白質,脂肪提供脂肪酸,蔬菜類與水果類提供維生素與礦物質。
然而乳品就是一種綜合性的營養。從三大營養素,以致維生素礦物質都有,能夠部分彌補其他食物攝取的不足,但也容易被其他食物取代。唯一不能取代的營養就是纖維素,因此纖維素的攝取還是無可取代的。
因為乳品類“近乎萬能”的營養,讓他在一些特殊的人生階段非常實用:例如說剛出生還沒有牙齒的嬰幼兒,就要全靠乳品提供營養;需要接受化療療程的患者醫師會建議配方奶類補充營養;人老失能無法進食時,用以經管灌食的也是配方奶類。足見即使平時沒有喝奶習慣,需要營養的時候乳品又會成為一種選擇。
因為乳品類“近乎萬能”的營養,讓他在一些特殊的人生階段非常實用:例如說剛出生還沒有牙齒的嬰幼兒,就要全靠乳品提供營養;需要接受化療療程的患者醫師會建議配方奶類補充營養;人老失能無法進食時,用以經管灌食的也是配方奶類。足見即使平時沒有喝奶習慣,需要營養的時候乳品又會成為一種選擇。
乳品類除了什麼營養都能提供,其中也含有生長因子,能夠刺激生長激素作用,因此對發育中的孩童與青少年,確實是必備的營養(所以多喝奶會長高是真的)。在我國的飲食指引中,乳品獨特的地位在於“提供鈣質”,因為國人普遍鈣質攝取不足,鈣質不足會導致骨質加速流失,因此需要專門的鈣質來源也合情合理,但是多喝奶真的能預防骨折嗎?
而且乳品中提供的營養素,從結論來說,品質都是中等。
我們去探討不同蛋白質來源與總死亡率的關係,發現植物性蛋白質的死亡率最低,攝取加工肉的死亡率最高。奶類大概位於所有食物的中間,雖然比豬牛羊肉要好,但是也不及禽肉與海鮮等白肉。
探討脂肪品質與血脂和心血管疾病的關係,也是比純動物性脂肪好,但比植物性脂肪差;探討形成糖尿病的風險,比加糖飲料來的健康,但還是比無糖飲料來的差。
總之比來比去,乳品類的品質就是在中間,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概念。
所以對一個品質屬於中間的食物,如果你本來營養不良,補充乳品可以幫你把營養品質往中間提升;但如果你本來就吃的很好很健康,都是高品質的上等食物,這個時候再去多攝取乳品,就是在"拉低平均",其實是不太可能得到什麼好處的,反而可能出現太多乳品的壞處(例如子宮內膜癌和攝護腺癌的風險增加)。
所以我們結論可以得出,攝取太多乳品其實是沒有額外好處的。本文作者指出,目前沒有理由支持每天吃3份以上乳品,而是和其他現有的飲食指引一樣,每天2份以內就好。如有高量補充鈣質的需求,也不需要全依靠乳品,還有很多食物也是富含鈣質的,不然就直接吃鈣片。
一份乳品的計量單位是240cc,目前市售的小盒鮮奶是230cc,因此一天兩盒就差不多了。在乳品的品質上不需要特別喝低脂,全脂或低脂何者較好目前沒有結論,但是完全不建議的就是額外加糖,因此調味乳,優酪乳與優格加糖,才是要刻意避開的。
一份乳品的計量單位是240cc,目前市售的小盒鮮奶是230cc,因此一天兩盒就差不多了。在乳品的品質上不需要特別喝低脂,全脂或低脂何者較好目前沒有結論,但是完全不建議的就是額外加糖,因此調味乳,優酪乳與優格加糖,才是要刻意避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