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彥安醫師
這種說法就忽略了一個事實:股票和債券都是"承受風險取得報酬"的風險性資產。
那就是利率風險和信用風險。而風險性資產"本來就會跌"。就像今年,升息+高通膨,是要靠債券防禦什麼呢?只有性質越靠近現金的債券,才有較好的抗跌能力(TIPS今年也是短天期的表現較好)。所以靠的還是:現金防禦。而不是債券本身。
實際上現代投資組合理論的主張,是沒有在管你誰進攻誰防禦的,只要彼此之間不完全相關就好(今年美國股市與20年長期公債間的相關性約0.53,還是較低相關。拿長期公債來比的原因是定義上的期限因子)。
當然要選擇天期較短的債券,減少利率風險以確保整體較低的報酬變異性,依然是一個合理可行的選項,但從來就沒有說"股票是進攻,債券是防禦"的。其實我一直都認為"不要相信債券能保護你"(一年以內短天期或TIPS確實是可以很抗震,但就是領個利息,不利長期資本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