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子投資的本質是"分散投資"。如果能用"分散風險",而非"增加報酬"的角度看待因子投資,會比較能正確理解這門學問的精神。
因子投資的概念,就像指數投資用市場波動因子來獲利,擴展到用其他有報酬解釋能力的因子來獲利。這些因子包含規模(小型股)/價值(低價股)/品質(好公司)/動能等等。但是對因子做分散投資,不必然會帶來更高的報酬,因為除了動能因子外的大部分因子,預期報酬都低於市場波動,加上因子分散之後的個別獲利也被分散。
因此能夠提升的是「風險調整後」的超額報酬,也就是降低風險。或是換句話說:加入了「多因子組合」的大盤之中(有人問說人類有可能擊敗大盤嗎?當然有可能,看你用什麼組合來定義大盤而已。多因子的大盤勝過單因子的大盤,當然是可能的)。為了這個目的,實務上使用包含多因子的單一基金,是較佳的選擇。
推薦可加入投資組合的因子
以下的因子預期溢酬,皆以一個月的美國國債為對照組,並在1927~2015年之間進行曝險。
- 動量因子:9.6%/ Sharpe 0.61。會漲的減去不會漲的。結合價值因子可以降低投資動量因子的失敗風險。
- 美國市場beta:8.3%/ Sharpe 0.4。Beta=相對於市場的波動程度,波動大於市場者,就是高風險高報酬。
- 價值因子:4.8%/ Sharpe 0.34。低價股減去高價股。
- 品質因子:3.8%/ Sharpe 0.38。好公司減去壞公司。品質就是所謂的"好公司",包含利潤高且穩定,資產利用率高,槓桿較低。與價值因子呈現負相關,有助分散投資。包含品質在內的各種因子可以解釋巴菲特的超額報酬。因為品質因子有包含獲利因子的特性,而且獲利因子的報酬和Sharpe ratio更低,所以獲利就不講了。
- 規模因子:3.3%/ Sharpe 0.24。小型股減去大型股。其中小型成長股部位表現特別差,且因子公開後溢價一直在降低,Sharpe ratio並不及獲利與品質因子。規模與其他因子並用(意思是在小型股裡面刪掉成長股,或找出其他的因子部位)效果會更明顯。
- 期限因子:2.5%/ Sharpe 0.25。指美國20年國債,與其他股市因子較呈現負相關,有助於分散投資。
利差因子(Carry)
定義為資產價格不變的情況下的預期收益。常用的例子是做多高利率國家貨幣,與做空低利率國家貨幣之間的利差,例如外匯套利。最直接的例子就是追蹤同樣指數的台美股ETF,例如00646和00709,其與美股ETF績效之間隔了一個台幣美金匯差,所以表面上看起來走勢不盡相同。
多因子投資策略
將不同的因子策略互相並用,能進一步改善風險特性。
- 市場+規模+價值+動量的四因子,報酬溢價為6.5%/Sharpe 0.74(報酬低於全市場,但風險特性達到新高)
- 四因子加上20%獲利因子,報酬溢價為5.3%/Sharpe 0.96
- 四因子加上20%品質因子,報酬溢價為5.6%/Sharpe 1.12
可以看到品質因子的獲利能力與降低風險,確實都高於獲利因子。且將越多因子加入組合之後,獲利會趨近平均化(比純市場低),但會得到更高的風險調整後報酬。這樣的好處在於縮小報酬發散,提早穩賺不賠。例如純市值過了20年之後仍有14%的機率賠錢,但組合一把10年後賠錢機率降到1%,20年就不會賠錢;組合二10年後就不會賠錢了;組合三不止10年後不會賠錢,更是在第5年就把賠錢機率降到1%。
但代價是:加入獲利與品質因子後的報酬降低。
由此可看出因子投資的本質確實是分散投資,分散投資的意義在於縮小報酬發散,更早穩賺不賠。本書建議優先使用單支多因子基金,而非多支單因子基金來達到因子配置,因為較能降低周轉費用與稅務,但我覺得如果是沒有交易費的海外券商並沒有這個問題。
美股有名的多因子ETF包含VFMF和LRGF,同時投資規模/價值/動量/品質因子,績效和費用都在伯仲之間。
時序動能與雙動能
雖然寫在附錄,但本書並沒有不建議,而且還擁有上述因子都無法解釋的報酬。
- 時序動能:絕對動能,報酬為正就持有,報酬為負就不持有。報酬12.1%/ Sharpe 1.2。
- 雙動能:相對動能,在報酬為正的基礎上,和其他資產的報酬做比較再持有。報酬22.4%。在資產價格震盪明顯的時代,追漲躲跌的能力超強。
由於這種策略和股票債券都沒有相關性,因此也有著分散投資的優勢。
本書並不建議的因子投資
- 高股息:股息沒有報酬解釋能力,所以不是因子。
- 低波動因子:當大筆資金買進低波動標的之後,股價拉升而會喪失價值特性,降低報酬。且低波動性同樣可以用投資規模/價值/獲利因子組合來達到,不用直接投資低波動股票。且在低利環境下曝險於期限因子的低波動策略值得擔心。
- 違約因子:20年投資級債減去20年美公債。高收益債的平均溢價0.3%/Sharpe 0.06,風險報酬比完全不行。
台股有可能執行的因子投資ETF
- 價值因子:根據yahoo finance的分類,0051是中型價值股,而上櫃的006201屬於中型成長股,因此有價值股性質的0051長期回報高於006201。但也只是曝險於單因子,所以0051實際上是用於增加台灣50 ETF的市值涵蓋所用。
- 動量因子:00733在中小型股之中意圖捕捉三個月內的短期動量,結合了規模與動量策略,這種因子組合締造了00733上市前四年的亮麗報酬。但需要付出全年2.4~2.5%的內扣費用。
- 期限因子:可參考各大券商發行的20年以上美債,不過在升息循環期間需要理解長債要承擔不可預知的風險。
- 低波動:00713/00731兩支高息低波,與美股的狀況不同,低波是台股的有效因子。方法論上00713使用了品質+動能篩選,00731是直接篩選出低波動,這造成了其績效可能的差異。
新版<漫步華爾街>對因子投資的看法
如真的要嘗試,這兩本書同樣推薦低成本的多因子ETF,因為能夠利用彼此負相關的特性截長補短,而且很多單一因子的基金並沒有創造可靠的超額報酬。(我個人的解讀)如果超額報酬的表現不可靠,那比較可靠的預期表現應該是"降低風險"。表格中可以看到組成多因子投資之後,標準差大幅降低,Sharpe ratio明顯提高。本書依然建議以市值加權的指數ETF為核心,想賭的話再加單因子,想穩的話就選低費用的多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