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0年12月19日 星期六

中風的危險因子

 

作者:林彥安醫師





腦中風是一個異質性很高的疾病群體,首先分成出血性和缺血性,兩種大分類又各自有數種原因,因此危險因子的種類與影響,與冠狀動脈疾病並非完全一致。


治療疾病:心房顫動和頸動脈疾病





首先治療疾病的效益實在太強。雖然無論是哪一種危險因子相對風險都沒有特別高,但心房顫動和頸動脈疾病治療之後,預防效果都是技壓全場,都各自減少50%以上的風險。預防一次中風各自所需的治療數(number needed to treat)也非常的低。所以預防中風一定會先提疾病,再提其他危險因子。


生活習慣:吸菸





戒菸的存在感尾隨在後,只是沒有冠狀動脈疾病的時候這麼強勢。沒有上述疾病的時候吸菸的風險最大,但有病的時候吸菸只能排到老三。戒菸1年之後風險減半,只要戒菸5年風險就會回歸一般人。但冠狀動脈疾病回歸同樣的風險,卻要花15年。可見吸菸對於兩種疾病的誘發能力並不相同。


三高危險因子:高血壓拔得頭籌


單純講三高彼此之間,相對風險大致都在2左右,而高血壓和糖尿病的最高風險還算是難分高下
。但問題在於初級預防效果(預防第一次中風發生):

預防冠狀動脈疾病:糖尿>血壓>血脂
預防中風:血壓>血脂>糖尿

糖尿病在心臟病的立場整個被逆轉,竟然得到"療效無法證實"的下場(=得到糖尿病會增加中風機會,但治療糖尿病無法預防中風)。所以預防中風第一名就變成高血壓

但是要治療100個以上的高血壓,才能預防一次中風,不算非常好的效率。高血脂又更可憐,不治療500人以上沒機會的。所以難怪治療的重點還是會放回高血壓身上。這個結論和預防失智類似,預防失智只有治療高血壓有效,治療糖尿病降血糖和降血脂都是看不出效果的。

所以我們以前對於三高危險性的排序,印象其實都是從冠狀動脈疾病來的。但中風是一種原因很分散多樣的病,如同失智症的原因也很分散一樣,所以每種危險因子的危險性也都平均化。風險都分散化之後,三高之中只有治療高血壓能得到較一致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