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彥安醫師
肥胖和肌少症的關係
肌少症並不等於肌無力症(dynapenia),肌無力症是指肌肉量正常但力量減少。是故:只有肌肉減少叫肌少症前期(但注意:亞洲指引並沒有前期此一名詞),只有力量減弱叫肌無力症,同時有肌肉量少和肌無力才叫做肌少症。但是肌少症和肌無力症都能藉由治療介入改善肌力狀態,肌少症也可以退回肌少症前期的狀態。
脂肪/肌肉比值對肌肉的品質有相關,因此減脂也對肌肉功能有所幫助。不過後面場次的演講又說,肌力對存活率的影響比脂肪還大。我想可以視為:脂肪對功能影響較大,肌力對存活影響較大。
在治療介入上,飲食控制可以減脂,但是不能增加肌力,只有運動訓練可以增加肌力,搭配飲食控制增肌效果會更好。對老人來說,總熱量減少但維持蛋白質的量(1.2-1.5g/kg/d)比較適合。至於糖胖症飲食的最佳選擇,就是下面這張圖所回答的。實務界並沒有"最佳"的飲食這種說法,符合個人偏好且有效就行。
由於肥胖後導致的腸內菌叢失調(dysbiosis),並不會減重治療而改變,因此可凸顯運動在肥胖治療中的重要性:運動能增加腸內菌的含量與多樣性。
心臟衰竭病患如何回歸正常生活?
眼觀肥胖醫學會的發展
在家醫的相關次領域中,肥胖醫學的知名度在近年可說是與日俱增。肥胖醫學明顯的能夠吸引更多年輕醫師投入,進入門檻低,而且一直有其他次專科的醫師加入發表交流,加上近年不斷推陳出新的藥物,與肥胖相關產業的前景,讓肥胖領域的發展可說是活水不斷。年會會場望去,垂眼即可找到幾個名醫/名師,可見人才的密集度之高。
肥胖醫學能跨足的議題也不單單止於肥胖,傳統議題上可以談論糖尿病/糖胖症,新興領域可以議論肌少症/肌少型肥胖症,搭配營養與運動議題也是天經地義。讓人可以窺見一個有前景,蒸蒸日上的領域,大概就是長得這個樣子。
越來越多年輕家庭醫學科醫師對肥胖醫學有興趣,想治療肥胖病人,對國民整體健康的將來一定是利多。因為可以想見越多人會治療肥胖,未來就會有更少的肥胖相關疾病:糖尿病,脂肪肝,睡眠呼吸中止症,心血管疾病等等,疾病的整體負擔一定能夠降低。
所以我覺得比較理想的未來,治療肥胖症的能力不會再是少數人的"專長",而是多數基層醫療都能提供的服務;民眾不必費勁尋找減重名醫,在一般性的照護中也能獲得健康的體位。這說不定才是台灣肥胖醫學發展的理想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