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4年4月7日 星期日

2024年投資講座的六大心法

 
作者:林彥安醫師




我自己的投資講座已經邁入了第三年,雖然知識的主幹保持不變,但由於經驗的累積還是產生出了一些個人化的想法,也就是雖然和投資硬知識較為無關,卻是我個人從經驗集結而來的心得。



知識架構內容不變,主要就是講:指數化.資產配置,延長時間。這些細節等到實際講座再說。以下是我主觀得到的心得:


1. 投資賺錢和經營本業的難度沒什麼差別





即使用了指數化策略,成功的投資依然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累積本金,消彌風險,累積報酬,等待成果,並用強大的認知與意志力,一一克服途中的險阻。所以,投資沒有容易的,我個人絕不認同有什麼無腦投資,就算是指數化投資可以一年看一次也一樣,還是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等待才能累積出成果,時間就是最需要投注的資源。(就近一點的事例來看,因為2022年跌了一整年,所以至少要等待到2023年中之後才會起死回生)

本業賺錢有多難,投資賺錢就有多難,沒有任何獲利是容易的,即使運氣贏來的錢也會憑運氣輸回去。


2. 投資不是為了致富,而是為了避免窮老。





這句話是我先想到寫出來,然後才被寫在新版的<投資金律>上面。其實很多投資網紅都有發現這一點:一般的小資族是不可能靠投資致富的。除非你一開始的本金就有很大的規模,不然你的成果都會在30年之後才抵達。

也就是說,我們可靠的投資成果都是要花大量的青春歲月換來的,等到老了才變有錢有什麼用呢?有啊,就是為了避免你老了沒錢,老了之後才沒錢是更大的人生風險。所以雖然你不會在年輕的時候就變有錢,但至少老的時候還有靠自己留下來的一筆可觀的退休金,那就是你的投資成果。

我認為大部分本金小的人投資的期望成果是這樣的,就像繳三十年房貸之後最終得到一棟沒有貸款的房子一樣,成果出現在30年之後,退休之前。


3. 被動收入超過主動收入再專注投資





既然按照上面兩點投資賺錢這麼難,那為什麼還要鼓勵投資?因為有另外一套被動收入幫你賺錢,資產累積會比較快。所以我們得到的概念是:主動收入得到的資產要盡量投入被動收入內,以獲得資本長期的成長。

然而不代表一開始就要專注投資,要看何者效率高:主動收入的年增長率較高時,那就繼續專注本業賺錢,直到被動收入的本金累積,其年增長率超過本業時,再專注投資就可以了。


4. 可靠的方法:存錢+指數基金





這句話是新版<漫步華爾街>寫的。由上面四點來看,其實對於財富的總增長,存錢和投資都同等重要,所以重要性並列。而投資最可靠的方式就是長期投指數基金。

那你說買房呢?我認為這是在台灣文化上比較有爭議的地方,股市的長期報酬率確實高於房地產,而且清流君也拍過影片驗證過,即使算上五倍槓桿,30年後的資產累積,股票也會遠高於房地產。而且房地產的單一產業/單一地區/單一物件的巨大非系統性風險並無法被分散,這種長期風險持續存在,讓成果並不那麼確定的隱憂。

但是就是有人就是不適合股市,只能靠買房長期貸款的方式才能存到錢,所以我個人並不否認買房對於特定族群的實用性。


5. 一定要堅持到底





Stay the course是指數投資圈都知道的觀念,但是說的容易做起來難。這裡我舉了自己美股配置2023年的報酬率曲線,經過大半年都輸給我的標竿指數AOA的過程,而且在經過10個月之後報酬還跌回0點,這個時候績效還輸給AOA 2%以上。直到最後兩個月才趨勢反轉,並在最後的成果勝過AOA 1%多。

能迎來最後的結果,正是在狀況最差的時候都沒有放棄,堅持到最後才能得到應有的成果。因為2023年是我的長期債券和中國股市表現都最不好的時候,當趨勢對自己的投資組合不利的時候真的很難熬,要繼續堅持長期持有的看法是非常困難的,因此才顯得能長期堅持的可貴。

背負這些不利因素還能反敗為勝,那就只能說是堅持的勝利。

其實不只是指數化,你不管用什麼策略都要求堅持到底。主動策略也是,因子投資也是,動態配置也是,生命週期投資法也是.沒有一個不提堅持到底的,這就是投資界共通的真相。一旦中斷你就功虧一簣,只有堅持才能看到結果的那天。


6. 短期投資





大概有三本書提及短期投資的概念。

因為股債組合的長期資產配置,短期報酬的不確定性太大,至少要五年之後才會有穩定成果,所以五年以內的用錢需求,就建議要善用短期投資。常用的短期投資方法像是活存和定存,但因為現在美債殖利率倒掛,我變得很推薦使用短期美國公債來取得最高的短期利率,這個優勢直到美國降息,中長債殖利率高於短債之前都不會改變。

一年以內的美國短債就是我最強的短期投資部位。像我現在是把預計要買房的頭期款部位,全部投入到台股的美債0-1年ETF 00864b中,其他股債部位就繼續穩穩的執行他們長期承擔風險/資本增長的任務。


結論


  1. 投資賺錢和本業賺錢一樣難
  2. 投資是為了避免老了沒錢
  3. 被動收入超過主動再專注投資
  4. 存錢+指數基金
  5. 一定要堅持到底
  6. 善用短期投資


延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