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2年10月2日 星期日

<雙動能投資>心得


作者:林彥安醫師





選股和擇時真的是不可行的嗎?其實在動能投資相關的研究中,已經有了答案。


橫斷動能與動能因子ETF


動能因子--也在本書中稱為橫斷動能,定義上為過去一段時間內上漲最多的股票。本書列舉了許多歷史與證據,說明動能與傳統上經常失常的規模與價值因子相比,是溢價與持續性都更好的選股因子。雖然動能因子不易用風險理論解釋其報酬,但可以由許多投資人的行為偏誤,說明動能因子的存在,因此推測只要人性不變,動能溢價就會繼續存在。

雖然沒有讀到更進一步的資料,根據我自己的觀察,被動追蹤指數的動能ETF,表現往往不如主動管理,甚至是允許每日再平衡的動能ETF。這或許代表著目前用指數管理的ETF,並無法很有效的捕捉到動能因子,而要用主動管理的方式,才能比較發揮出動能的優點。

而本書也指出不太需要使用動能式選股,並不是很能發揮動能優點的策略。而解決方法如下:


時序動能與趨勢追蹤


而時序動能列於本書的附錄,定義是與一年前的價格比較,正即持有,負則賣出。當一年報酬為負決定賣出時,也就能發揮其避免深度下跌的優點;也就是時序動能提供的上漲獲利不變,卻能避開大跌,因而同時提高報酬與降低風險。只比較兩個時間點是為了消除觀測雜訊。時序動能原則能夠跨領域通用於不同資產,以及所有人為建立的資產配置,因此具備因子定義上的普遍性與持續性。

  • 與傳統趨勢追蹤相比:10個月或200天移動平均線法,也一樣有提高報酬降低風險的效果,Sharpe ratio和12個月時序動能幾近相等。但是時序動能的報酬略高,交易成本也較低。
  • 與因子投資相比:單純對美股大盤操作時序動能,報酬和Sharpe ratio直接超越AQR動能指數,亦勝過動能+價值1:1配置,可見時序動能的效益甚至超越全因子投資。

橫斷與時序兩種動能因子皆收錄於<因子投資>一書中簡述概論。然則因子投資實務上,是以多因子分散的形式為原則,橫斷動能的用途在和價值因子對沖,掩護彼此失敗的風險,而非單獨使用;時序動能則得以在任何資產或任何組合下運用。


雙動能-全球股票動能(global equities momentum)


結合橫斷動能與時序動能的長處,運用在全球股市組合中:在美國指數與國際指數之中選擇橫斷動能較強者,即完成選股;在股市一年報酬為負時轉進債券資產,即完成擇時。每個月初進行一次檢視,這樣的資產操作方式稱為全球股票動能(GEM)。在1974~2013間年化報酬17.43%,Sharpe ratio 0.87。此策略在因子分析後除了市場與債券,也確實帶有顯著的動能因子。

這裡有個細節是:股市空頭下所使用的債券,書中所述的是中短期債券(我同意不適合使用長債),或美國整體債券(示範標的為AGG)。不過對照今年股債雙跌的情況,可能要選擇短期債券甚至抗通膨債券,才會對資產有足夠保護力。使用債券的重點在於產生固定收益,而非承擔期限因子的風險。

需要調節風險偏好時,可將選擇何種資產和承擔多少風險分開處理:

  • 帶槓桿版(GEM 130):1.3倍槓桿時,犧牲Sharpe ratio(0.81)提高報酬(20.13%)。
  • 股7債3版(GEM 70):GEM 70% +固定債券 30%。犧牲報酬(14.52%)換取Sharpe ratio(0.9)與更少下跌。

原則上以實用性來考量,看到這裡就可以結束了。


雙動能-全球股債平衡動能(global balanced momentum)


如GEM 70採取固定股債比7:3。

  • 70%股票部位如同GEM
  • 30%債券部位在美長公債/全球公債/高收益債/90天國庫券中擇一。

債券部位的選擇更多,而且可以使用長債。報酬和Sharpe ratio輕鬆勝過股6債4和股7債3。報酬16.04%較GEM低,但Sharpe ratio 0.98更高。


雙動能-產業輪替(dual momentum sector rotation)


將雙動能的股票部位在美股不同產業間選擇(我認為是要選用產業ETF),報酬和Sharpe ratio輕鬆勝過S&P 500。注意我認為這裡應該是承擔非系統性風險的極限了,承擔比單一產業更窄的非系統性風險,應無更多好處,因此不應擅自更動雙動能策略的適用範圍。


結論與提醒


這是一本闡述動能投資的專書,作者建議一般人使用雙動能GEM,頂多再使用槓桿調節風險即可。不過我個人認為,即使不使用雙動能,光是時序動能應用於一般資產配置,就很有潛力了。

這本書的內涵奠基於指數投資的能力與因子投資的發展,並嘗試處理現代投資組合理論所無法解決的問題,但所需的背景知識龐大,實在不容易給一般的投資人看懂(學了皮毛不懂內功)。如果要看這本書,我會建議要先了解指數投資的基礎理論:為什麼要將標的指數化,為什麼要全球分散,而且要學會以持有策略承受風險,能夠取得市場報酬之後再來考慮動能策略。

然後<因子投資>也要看,了解為什麼規模因子和價值因子會失常,才對比出動能的可持續;以及多因子策略的能力極限,才能領會因子引以為傲的風報比,在時序動能面前是多麼無助。問題是<因子投資>這本書就已經難啃。我個人的建議順序是:漫步華爾街=>因子投資=>雙動能投資。


衍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