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4年3月5日 星期二

UC線下工作坊課程整體心得

在長達85小時課程時數中,UC training的課程不脫三個主要的大面向:

外型改造,聊天技術,心法支持的社交行動。


外型改造


外型改造的部分有相當多層次的課前課中教材內容反覆強調,主要在第一與第三階段提及。好處是不用一次接觸完所以內容,可以分散在一段長時間之中吸收。同時在驗證實作效果上也是容易的,因為老師一看就知道髮型,穿搭,和鞋子的搭配好不好,自己的審美標準也能立即獲得提升。第三階段也加入了外拍與自拍的重要內容,豐富拍照記錄。可以說是學習回饋與進步最為確實的一個項目。


聊天技術


從第一階的對話脈絡設計,第二階的頭條式標題與情緒體驗,第四階的調情與升溫,也能夠看得出是把一個複雜的行為,拆解成循序漸進,逐步加深的步驟來進行。不過同時也提醒不要太執著於網聊,能夠出來見面就已經達到網聊的目的了。

實作方面,前三階都有上街交朋友的橋段,第四階則是KTV夜場交朋友。我是覺得這對我的受用性很低,因為這不是我主要會認識人的情境,而且過度著重在片面的第一印象建立,不是我想要深究的人際關係課題。

整體而言,我能夠體會課程將聊天行為拆解成小步驟來進行的用意,但要用在我身上的時候,卻有一種需要重新拆解移植的感覺。我本來的聊天方式就很順,雖然在傳達感受與創造氛圍的方面,是我可以再提升的地方,但是當我刻意使用冷讀或故事架構的時候,卻顯得卡住與不自然,好像我反而比以前更不會聊天一樣。直接套用架構似乎是對我是不利的,不如直接將"感受","體驗"的元素移植過來比較合理。


心法支持的社交行動


在這裡我不符合的地方就更多了,首先,空轉型迴圈和內心的小石頭都不是我的議題,形象包袱也不是。第一階段對我可能有用的是"焦點向外"與"結果不等於我";第二階段的主旨就是負責任版本理解事情,以成長型迴圈做出不同的選擇;第三階段是以領袖的角度往要創造的目的和氛圍前進。總而言之,就都是以正確與正向的內心為出發點,從而做出選擇的外顯行為。

第四階段就沒有提到心法的部分,不過可以想見即使都是外顯技巧,也都可以由前三階段的心法作為內在支持。然而對我來說,我並不需要額外的心法就能夠做出足夠的社交行為,而且我內心在乎的癥結點,也不是用上述的思維模式可以處理的,因此也難說有什麼直接的幫助。



總結


總體來說,課程的內在邏輯完整且自成體系並無問題,對於人際關係的議題雖有其一定程度的泛用性,但難說可以作為一種不同人之間一體適用的答案。對於處理我個人的問題並不直接,且沒有可對應的課程工具。在對我這個人沒有充足了解的狀況下,難以建議做為我個人問題的解方。

我更在乎的是,課程本身在乎的是要我們"以正確正向的心態作出社交行為",然而對於同樣重要的社交另一個半邊:互動對象的特質如何?是不是一個健康的互動關係?當下關係的品質如何?卻鮮少著墨。只強調自身要做出正確行為的反面,就是沒能明確的指出應當放棄關係的標準。

這一點我很在乎,因為我本來就主張一開始就要把不適合建立關係的人排除在外(而不是花力氣做沒有結果的嘗試)。這和三門理論講的不同,即使對方都符合我們的進門條件,對方也可能無意願深入關係。這是只強調半邊主動行為,卻不判斷對方的適合度與關係狀態,和我的觀念有明顯區別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