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彥安醫師
在住院醫師前期的時候,我創作了一篇<抗生素超簡單入門>,但後來遲遲一直沒有後續。雖然有過開始整理門診實務常用抗生素的想法,約從兩年前就一直拖延,不知道最近發什麼神經才密集整理完成,與前篇相隔了大約五年。內容與前篇也沒有從屬關係,不需要先看過前篇也能看懂。想要盡量以台灣本土刊出的指引為主體,有些部份的建議會與美國不同。
不過耳鼻喉區域的感染沒有找到本土資料,因此用國外的資料來代替。希望以這個初版為基礎,日後以滾動式修正的方式逐步修訂完善。
2017年台灣幽門桿菌根除治療共識
對家庭醫師來說最麻煩的選藥問題之一,就是幽門桿菌治療該如何選擇。因此將台灣本土的建議簡化整理至此。除了第一線用藥很多種之外,第二線開始可以使用levofloxacin,也可以把bismuth的組合放在第一線使用。也有附上益生菌輔助治療的建議。
目前所知幽門桿菌治療的健保給付,僅限於內視鏡消化性潰瘍合併幽門桿菌感染。如果這個部分的訊息有所更新,也請提醒我一下。
2018年台灣肺炎診療指引--社區型門診治療首選
肺炎主要是臨床診斷,初步治療也是經驗性治療。對輕症來說可以依據症狀與臨床判斷,單用二代的penicillin/cephalosporin類,或tetracycline/macrolide類藥物。但隨著風險增加,就開始建議要考慮合併典型與非典型細菌用藥。Tetracycline只建議用在輕症治療,合併用藥的時候不建議使用tetracycline類,而要選用new macrolide類藥物。至於floroquinolone類為後線使用。
2024年台灣泌尿科學會指引--泌尿道感染治療建議
- 一般非複雜性膀胱炎的用藥,其實大部分院所都沒有
- 所以實際上大多數在用的第一線藥物,反而是cephalosporins三天
- 重點是男性尿路感染時要怎麼選,原則上我選Baktar和ciprofloxacin。
- 複雜性尿路感染,需要注射型aminoglycoside的選擇都不考慮,所以取消了第二代cefa和amoxicillin的選項
- 加入尿道炎抗生素治療。
復發性尿路感染為半年兩次或一年三次復發,停經前可增加液體攝取(強建議),停經後可補充陰道雌激素(強建議),可使用對陰道菌叢有效的益生菌(弱建議),使用蔓越莓產品/D-甘露糖/馬尿酸鳥洛托品(弱建議),對於遵從性良好的病人,可自行服用短期抗生素治療(強建議)。
2013台灣MRSA皮膚軟組織感染指引
Linezoid作為TMP-SMX的替代藥物。雖然理論上clindamycin對MRSA也有敏感性,不過實際上要先確定藥敏試驗再使用為佳。萬能型抗生素Rifampin也能與首選藥物合併使用。
抗病毒藥物--皰疹和流感病毒
Oseltamivir和Zanavimir的治療與預防劑量不同,Peramivir為單劑量治療但不能用於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