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資源投入
使用VZ底盤改裝車一台,報名4/3改裝組賽事,使用的改裝零件,皆為八年前所使用過的舊品,完全沒有使用新花錢購入的改裝零件;MA底盤盒車一台,參加4/4盒車組賽事。賽前在陽明超音速跑道做了兩次練車,在四驅博士跑道參加一次周末賽事。
4/2~4/5比賽跑道
參賽表現
- VZ鎖車改裝指數企鵝號:四次出賽中使用綠頭馬達三次出軌,最後一次使用黃頭完賽但無勝出。
- MA盒車IGNICION:使用橘頭馬達,三次出賽中兩次出軌一次晉級。
- VZ盒車企鵝賽車手(把改裝車的車殼接上盒車):使用原裝馬達,三次出賽中一次晉級。
總而言之因為用了死賴活賴的方式重複報名,終於取得以前沒有的晉級經驗。
賽後覆盤
其實無論是賽前賽後試跑,VZ改裝車皆沒有在練習時出軌的問題,上下跳台的表現皆良好,因而無法提早發現比賽中可能出問題的原因。實際上常出局的位置在於上跳台後的彎道與交換道。
經有經驗的車友指導,指出塑膠軌與多車併跑時皆會影響賽道的穩定性,因而出現平時不會出現的賽道變化。推測若賽車本身對於穩定性的容錯能力不足,在賽道本身出現變化時即會無法容錯。另外,改裝車在連續高速試跑的情況下,可能已經造成前翼變形而傾角不足,這抑是容錯能力下降的重要因素。
另外利用第二天練車的空檔,把VZ改裝車在本跑道使用不同馬達與不同電池的表現,都計時記錄了下來,以便做為未來參賽的參考。VZ車的8次大圈測速都跑完全程。
- 綠頭: 18.04秒(eneloop)/17.90秒(eneloop+齒輪蓋鎖上)/17.25秒(田宮)/17.96秒(田宮)
- 橘頭雙頭: 20.51秒(eneloop)/19.67秒(田宮)/19.83秒(田宮)
- 紅3: 21.5秒(eneloop)/21.04秒(2014紀念版+eneloop)
- 黃頭: 22.64秒(eneloop)/19.55秒(田宮)
可以看到高階馬達對於電池的種類要求較低,不同電池皆能發揮相對穩定與差異不大的輸出。但中階以下馬達,使用田宮電池則能表現得更好。非田宮的電池則較重,因而能夠在馬力與重量的選擇上做出調整。
目前對於馬達選擇的想法
目前不傾向使用高轉速性能的馬達來提高最終速度,因為不斷提高的車速會難以駕馭其穩定性。目前的理想是使用加速性能優良的高扭力馬達,來快速達到最高速度,並維持穩定的平均速度來完成比賽,以獲得更可控的穩定性。
今後還會再參賽嗎?
由於現代的玩家車手皆高度專業化,新加入者由競速獲勝已不可能。但由於四驅車跑軌系統的複雜性與變化性,一味提升馬力反而提高退賽的風險;降低馬力勝出的機率,未必低於高馬力的改裝。加上車手能夠採取的參賽策略不同,對於如何處理未知的風險是相當好的練習題。今後預計仍會以鎖車的基本設定,繼續參加比賽來練習風險管理。
舉例而言,下次可以在賽事中統計,是否開頭領先的車子能有較高的獲勝機率?或是落後的車子勝率其實不低於領先車?一定要不斷追求高速才能獲勝嗎?有些事實或許能夠昭然若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