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9年11月26日 星期二

糖尿病,怎麼吃?


作者:林彥安醫師




前言與整體觀點(2020/1/26增修)


糖尿病營養治療的目的主要有三項:控制血糖,控制體重,與預防併發症。一般比較容易想到的是從飲食控制血糖的效果;但如果過重以上的體重能夠減重5%以上,對長期的控制效率與整體的健康會更好;最後對於心血管方面的併發症,攝取優良的油脂來源也有幫助。因此糖尿病營養治療所想達到的目標層面,比我們想的還要廣闊。

營養治療可以在第二型糖尿病降0.3~2%的A1C。除了過重建議減重之外,並沒有規範特定的飲食型態,或理想的三大營養素比例,也就是對於糖尿病怎麼吃這件事情,是沒有官方的標準答案的。為了個人化的飲食計畫,請有執照的營養師為你設計。

對於改變飲食型態的努力,回歸長期來看幾乎是沒有用的,因為人們還是會逐漸回歸原本習慣的三大營養素比例型態。所以比較理想的營養指導,還是回歸患者平時的吃法與營養素比例,進行個別化調整,較能確保長期的飲食計畫遵從性。


吃低升糖指數/負荷有用嗎?


本次不再強調過去前幾版提到的升糖指數與升糖負荷原則。一些研究中的低升糖負荷飲食,只能降低A1C 0.2~0.5%。而且在三個月以上的研究,排除減輕體重的影響之後,升糖指數與升糖負荷的調整對A1C也沒有顯著影響。


吃低醣飲食有用嗎?


有提到低醣飲食雖有潛力減少降血糖藥的使用,一年之內也有改善血糖與血脂的效果,但難以長期持續被認為是最大的問題。且與SGLT-2i並用的情況下容易造成酮酸血症,臨床上應注意不適合使用低醣飲食的族群,包含懷孕,哺乳,小孩,腎臟疾病,與飲食疾患者。


對醣類食物的建議(2023/8/16增訂)


根據2019年中Diabetes care更新的營養治療最新共識,現在已經加入2020年中的指引內容。我個人再將其歸納為醣類食物的兩個簡單的原則來討論:少碳水,高纖維




  • 少碳水:減少整體醣類食物的量,在改善血糖的效果最具證據,且此一作法也能套用到所有的飲食型態;高碳水的來源包含精緻加工食物,天然澱粉,水果,乳品,減少碳水就是要從減少這些食物的份量做起。水果每天限制在兩個拳頭大小以內。
  • 高纖維:建議從"全食(whole food)",即台灣常說的原形食物攝取營養,因為原型食物也含有較高的天然纖維,且重視從非澱粉類的蔬菜中增加攝取纖維素;極力減少加工過的食物與添加糖,因為這些食物既缺乏纖維,也有過多的碳水含量。


對蛋白質與脂肪攝取的建議





蛋白質的效果是會刺激胰島素分泌,但不會上升血糖,反而在沒有攝取醣類或使用增加胰島素分泌藥物的情況,會增加低血糖的機會。所以含有蛋白質的醣類不能預防或治療低血糖用。

脂肪特別強調攝取長鏈Omega-3不飽和脂肪酸,例如從富含油脂的魚類,和堅果種子類攝取。但不建議為了長鏈Omega-3去吃魚油等營養補充品。




讓我們回歸到整體一般飲食的建議,其實蛋白質類的選擇,本身也與油脂的品質息息相關,因此蛋白質類和油脂類應該要合在一起整合。整體上的建議是少吃紅肉肥肉(含有飽和脂肪),多吃豆類白肉適量堅果(含有不飽和脂肪),攝取蛋白質的時候就能同時攝取到好油。


對特定飲食型態的建議(2020/1/26新增)


在2019年糖尿病營養治療的共識中,特別列出了幾種常見的飲食型態,究竟對預防或治療糖尿病有沒有效果?以下就是呈現有正面結果的證據資料:




能夠降低糖尿病風險的飲食為:

  1. 地中海飲食
  2. 全素/蛋奶素
  3. 得舒飲食
  4. 低脂飲食


能夠降低糖化血色素(HbA1C)的飲食是:

  1. 地中海飲食
  2. 全素/蛋奶素
  3. 低碳水飲食
  4. 極低碳水飲食

王者地中海飲食在預防或降低A1C方面,目前都是第一把交椅;素食或蛋奶素緊追在後,同樣都有預防與治療兩方面的效果。在高血壓治療成效良好的得舒飲食(DASH)與低脂飲食(定義為全脂肪佔總熱量30%以下,與飽和脂肪佔總熱量10%以下),在預防糖尿病產生上有證據;低與極低碳水飲食,則在降低A1C上有證據。在附加價值方面,大部分的飲食型態都有改善血壓,血脂,與減重的潛力在。

從上圖我們可以歸納推測:重視原形食物,高纖維與低脂肪攝取的飲食型態,能預防進展成糖尿病;重視高纖維與減少碳水化合物的量,就會降低A1C。但是單純減少碳水化合物,並沒有預防糖尿病的效果。得舒飲食原始上的定義是要每天攝取4~5份水果與2~3份乳品類,這可能導致其限醣的份量不足,以致於沒有拿到降低A1C的證據。

無論如何,這些取得證據的飲食法都符合上面提及的兩個大原則:量變少,質變好--減少整體碳水化合物的量,選擇原形食物與增加纖維攝取。


結語





成功的糖尿病營養治療最多可以降低A1C 2%,這與個人的臨床經驗相符。雖然飲食計畫與飲食型態的建議沒有標準答案,但依循簡單的"量變少,質變好"原則就能作到。為了長期遵循度起見,以個人既有的飲食型態為基礎來修正較佳,這也符合觀察到的營養師執業方式。


衍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