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9年10月29日 星期二

全身都痛都治不好--纖維肌痛症(2023/4/3更新AAFP內容與治療流程)


作者:林彥安醫師




這是一個原因未知的疼痛疾病。可能的機轉為中樞神經對疼痛的過度敏感,把多處身體的刺激解讀為疼痛,因此造成全身性的疼痛症狀。沒有單一的檢查可以做診斷,因此過去的診斷標準相當的複雜,但AAPT 2019年更新的診斷標準做了大幅度的簡化,相信能幫助臨床醫師更容易找出這些病人。
 
以下是診斷纖維肌痛症的三個條件(2019 AAPT版本)
 

1. 全身廣泛性肌肉骨骼性疼痛


疼痛區域跟以前相比做了很大的更新。如上面的右圖所示,將身體劃分為,正面7個與背面2個區域,總計9個區域有6處以上的疼痛。
 

2. 非肌肉骨骼疼痛的症狀

中度到重度的疲倦或睡眠障礙,二者至少出現一個。睡眠障礙包括入睡困難、保持睡眠困難、經常醒來或睡後感覺未得到休息。

 

3. 症狀持續三個月


滿足前兩個症狀的持續時間達三個月以上


其他相關的共病症


纖維肌痛症和其他慢性疼痛,可能是在不同時間與不同身體區域表現的同一疾病。這些功能性身體疾病代表了慢性疼痛的光譜。這些病症的共存被稱為慢性重疊疼痛(chronic overlapping pain)。可能與纖維肌痛症共存的疼痛疾病包括顳顎關節痛、腸躁症、外陰疼痛、肌痛性腦脊髓炎(即慢性疲勞症候群)、間質性膀胱炎、子宮內膜異位症、慢性緊張型頭痛、偏頭痛和慢性下背痛。

典型症狀有疲倦和睡不好,代表與憂鬱症/焦慮症的表現有所重疊。精神共病在纖維肌痛症患者中很常見。超過一半的纖維肌痛患者曾經歷憂鬱症。其他共病包括躁鬱症廣泛性焦慮症物質使用疾病。因此一旦發現其中一種病,也應該同時找出其它共病一起治療。

認知症狀如注意力不集中、健忘或思維改變也很常見。這種認知功能障礙被稱為“腦霧(fibrofog)”,患者將其描述為對日常生活產生不利影響的心理性遲緩。不寧腿症候群可能伴隨纖維肌痛綜合症出現,加劇睡眠障礙。

應注意的症狀相似疾病


纖維肌痛症是主動性診斷,同時出現的風濕性疾病並不能排除纖維肌痛症。鑑別診斷包括風濕性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系統性硬化症、脊椎關節病(spondyloarthropathies: 含僵直性脊椎炎,乾癬性關節炎等)、風濕性多肌痛症(polymyalgia rheumatica)和肌肉病變(myopathy)。對於治療反應不佳的風濕性疾病,應考慮纖維肌痛症。

根據病史和檢查結果,其他需要考慮的診斷包括萊姆病、肝炎、甲狀腺亢進、甲狀腺低下、副甲狀腺亢進和神經病變,如多發性硬化症和其他引起神經性疼痛的疾病。在沒有暴露史和相關檢查結果下,不要做萊姆病的檢查。藥物副作用很少會引起全身性疼痛,包括statin類藥物、鴉片類藥物、雙磷酸鹽類藥物和芳香酶抑制劑。

簡單總結如下:出現全身到處痛,睡不好,疲倦的症狀,就要想到纖維肌痛症的可能。


纖維肌痛的多模式治療





纖維肌痛症僅靠單一治療比較困難,往往需要跨專業的團隊合作。因此台灣2021年指引紀載了一篇2020年的論文,提出纖維肌痛症多模式治療的四大支柱,並在治療效果不好時,隨時因應狀況調整:

  1. 患者教育:可說是所有治療的基石,藉由解釋診斷,病生理機轉,生物心理社會模式,能夠讓病人安心,減緩症狀,提高治療滿意度,甚至減少不必要的醫療資源使用。
  2. 心理治療認知行為治療能改善慢性疼痛、疲勞和睡眠,也能按照情況搭配不同輔助治療
  3. 藥物治療:非藥物治療常常無法解決所有問題,所以最麻煩的症狀還是需要要物。台灣核准的藥物只有:抗憂鬱劑duloxetine(千憂解),抗癲癇藥pregabalin(利瑞卡),若有其他適應症,三環抗憂鬱劑(amitriptyline)往往是更佳選擇。另一種做為第一線的三環類肌肉鬆弛劑cyclobenzaprine台灣沒有,因此無法使用。若療效不好就往下換,甚至可使用到大麻類藥物等。
  4. 運動有氧運動肌力訓練的證據等級很高,建議從低強度低頻率開始,提高到中強度。正念運動的證據也很高,包含太極,瑜珈,皮拉提斯等。

雖然替代補充療法的證據尚不充分,但對於病人有益的都可以使用,像是針灸,徒手復健,經皮電刺激等。至於尚在開發中的新療法證據更少,但在第二線治療之後,也都可以嘗試。

總之多模式治療是纖維肌痛症治療的標準,包含認知行為治療,藥物,運動,物理治療等高證據等級的治療。以四大支柱為基礎,積極嘗試其他有效的療法,可能帶來更多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