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9年7月29日 星期一

2019慢性病與高齡個案運動處方研討會


作者:林彥安醫師




跨越了基本知識之後,對於不同的疾病又有什麼樣的考量?才是今天的學習重點。



慢性阻塞肺病



  • 除了心肺功能不好,肌肉有氧呼吸的能力也是不好的,因此心肺和肌力要合併訓練(最佳策略)。
  • 訓練部位包含上肢,下肢,和呼吸肌。
  • 如果不能承受較長時間的高強度運動,可以改成間歇性高強度運動。
  • 呼吸習慣的改變包含腹式呼吸,圓唇吐氣。
  • 如果行動容易喘,要使用節省日常能量的技巧。
  • 只是講講叫病人回去做一定沒有用,一定要專人監督著做
  • 目前需要提升COPD肺部復健的轉介率(低於10%)與持續率(20-30%不遵從)



骨質疏鬆症






  • 負重有氧運動(股骨頸)和阻力運動(全面)都有一些效果,但合併訓練還是最好
  • 訓練可以局部增肌,但是沒有局部減脂這種事情
  • 為了避免跌到平衡性訓練也有幫助,包含tandom gait, 橫行交錯步,倒走等
  • 但是光做阻力運動就能大幅改善平衡性
  • 雖然自由重量啟動的肌群較多,但高齡者從器材做起更為穩定安全
  • 阻力訓練是很功能性的運動,成效能夠運用在很多日常的動作上
  • 上肢可以做傾斜的伏地挺身,側棒式,或彈力帶
  • 下肢可以做橋式,深蹲,或彈力帶



心臟復健







  • 住院期:從一天多次的日常活動開始。前三天每天3-4次,第三天後每天兩次。
  • 出院後:在復健科門診藉由運動測試找出最大心跳率,決定運動處方的訓練強度(同樣能藉由跑步機心電圖或六分鐘心肺測試做倒)。根據運動測試的結果,分成低中高危險性三級。進行3-6個月的訓練(相當於心臟衰竭的急性後期照護)。
  • 維持期;在基層的環境按照第二期的運動強度持規律運動



糖尿病與肥胖







  • 運動的效果並非燃脂,而是增加醣類能量消耗,改變體內碳水化合物的攝取分布,因此有控制血糖的效果。
  • 有氧運動30分鐘後脂肪消耗的熱量佔比才會上升,但是醣類仍然消耗佔比更高
  • 在休息的狀態下,脂肪的耗能佔比才是最高
  • 提高動機的切入點:運動才能夠改善疾病或減藥,只有一般活動是不夠的
  • 為了避免高低血糖的風險,可以運動前後測血糖,250以上先打半量胰島素或從輕中運動開始;90以下先補充15~30克醣類。如有運動中低血糖的危險,至30分鐘時可在多測一次血糖,與補充對應運動時間的醣類。
  • 快走可以升級到間歇式快走;彈力帶方便居家訓練使用



肌少症與衰弱症






  • Major mobility disability的定義:無法在15分鐘內走400公尺
  • 只營養補充沒有用,一定要加肌力訓練
  • 訓練前六個月進步幅度最大,是訓練的黃金時間
  • 沒有運動心血管事件風險的,不需要運動測試
  • 有教練盯很重要



共通的結論







  1. 高心血管風險者需要運動測試來評估風險大小(Vo2max)
  2. 運動處方需要運動測試獲得最大心跳率數值
  3. 肌力與生活功能密切相關,和有氧運動合併訓練常常是最佳策略
  4. 彈力帶與快走是最容易入手的訓練方式
  5. 有個人教練是貫徹強度與訓練品質的關鍵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