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9年7月21日 星期日

2019肥胖防治指引導入工作坊


作者:林彥安醫師




為了這次開在義大醫院的工作坊,創下單日從台北以高鐵來回高雄,加上四段計程車,交通費總額超過4200塊。為什麼如此不惜代價,狠心讓本月份支出紅字爆表,也要上到這堂課呢?都是為了要解決自己的困難。

說到做減重治療的心法,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這一句了。
其他的收穫容後再提

台灣國民目前的體位狀況如何呢?


位於正常體位的人數,只有50%,輕度肥胖以上,佔15%,體重過輕者,佔5%
由此可知,有一半人數的體位其實是不正常的,體重管理的市場需求非常的廣大


關於如何開始



成大醫院是從糖胖症開始經營。由重要的肥胖共病,引入肥胖治療的介入,我覺得是一個做來自然並容易讓人接受的起點。其他重要的嚴重共病,除了三高之外,就是心血管疾病睡眠呼吸中止症


外科手術始終成效最好


外科治療的成效始終勝過生活控制與藥物治療,但是手術治療的成果,卻也需要良好的飲食習慣來維持。無論是何種治療,飲食習慣才是一切的基礎。在術後的營養素比例上,增加優良蛋白質最重要,其次是適中的優良澱粉,脂肪則要攝取最少。(一般未手術病人,則沒有顯示改變營養素比例的長期成效差異,不過我個人也是同意上面的順序啦)


內科治療的關鍵--病人要配合


我覺得自己在於內科治療的用藥與衛教技術,應該已經足夠,但是臨床上總是卡在一個問題--病人不配合我的治療建議。光是1~2週回來一次拍照檢討飲食,就很多人說No,說要至少隔一個月回來,更別說個別建議的執行程度。所以不聽話的人當然成效就差啦,而乖乖聽話的人,體重就會穩定下滑給你看,兩者之間形成強烈的對比。

雖然知道這個事實,但我實在幫不了不配合的人,這也是我目前最大的困擾。但俗話說的好:

病人隨便,我就比他更隨便;病人認真,我就比他更認真。

就如同版圖說的,不要把病人不聽話的過錯歸在自己身上。

要做就要在意願高的人身上做,因此一開始就要做有效的篩選:要讓病人知道減重「需要付出」,並且去了解願意為自己的減重目標,付出多少代價。看病要花錢(欸外面都用自費診看減重,我都用健保診看欸),自費藥物要花錢,控制食物和運動都需要意志力。如果同意付出,我們就做;若不同意,那就慢走不送。我們就是做佛系減重,一切強求不來。

最近上的另一堂慢性病衛教課也說,嘗試逼迫或說服病人,是沒有用的。

能夠建立減重成效的,是那些聽話成功的個案,那些成功的人才會帶來其他有心要減重的人,而不是把時間花在不會成功的人身上。課堂上說85%體重管理的個案,在五年之後體重都會回復原狀。那我們為什麼還要做呢?因為要把希望賭在那15%的人身上。




最後,我最認同的還是硫酸天王蔡醫師的做法,腳踏實地的控制飲食才是王道。不控制飲食的吃減重藥,下場只有悲慘,把錢丟到水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