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彥安醫師
健檢報告有驗膽紅素的時候,常常會出現其他肝指數都正常,只有膽紅素偏高一點,這究竟是什麼狀況呢?
原來身體的膽紅素是在脾臟從血紅素代謝而來,經過血基質變成非結合膽紅素。非結合膽紅素會被送進肝臟,由UGT1A1蛋白酶加工成結合型膽紅素,然後送入膽管系統中排出。而以上路徑有任何異常,都可能造成膽紅素升高,甚至形成外觀上的黃疸。
1. 生產太多
例如溶血,無效造血導致紅血球易破損,血腫吸收時造成過多血紅素,造成非結合性膽紅素累積。
2. 肝臟疾病
肝硬化,肝癌,膽管阻塞,藥物毒性等等,或敗血症等因素,造成肝代謝功能下降,造成結合性膽紅素累積。尤其是一些造成膽汁鬱積的肝功能或阻塞性病因,是很危險的。
3. 基因異常造成非結合性膽紅素上升
UGT1A1輕度缺乏時為吉爾伯特症候群(Gilbert’s syndrome),造成輕度非結合性膽紅素上升;重度缺乏時為克里格勒-納賈爾症候群(Crigler-Najjar syndrome),造成重度非結合性膽紅素上升。
4. 基因異常造成結合性膽紅素上升
因結合性膽紅素無法排入膽管而造成累積,如杜賓-強森症候群(Dubin-Johnson syndrome,ABCC2基因缺陷),羅托症候群(Rotor syndrome,相關基因不明)。
健檢最常見吉爾伯特症候群(Gilbert syndrome)
其中健檢報告中出現膽紅素高的時候,醫師們會看一下其他肝指數,直接性膽紅素,和肝臟超音波報告,以排除一些重大疾病。
若是單純的非直接性膽紅素升高.排除製造增加之後,大多都是吉爾伯特症候群,在美國人中佔比達5%。會因為壓力/疾病/空腹的影響而被誘發,下次狀態改變後抽血可能又正常了。這樣的良性黃疸疾病不會有害,不需要治療。
尿膽紅素與尿膽素原
尿中能夠測到的膽紅素,都是經過肝臟代謝之後可溶於水的結合型,因此若血中結合型膽紅素上升,就會被腎臟過濾到尿液中被發現為尿膽紅素(urine bilirubin)。
至於被分泌到膽汁中的膽紅素,經過腸內細菌代謝成膽紅素原之後,會被腸道吸收至循環中(這個過程稱為腸肝循環),並在尿中排出成為尿膽素原(urobilinogen)。因此正常的尿液中本來就有定量的尿膽素原,但膽紅素的整體增加的時候,代謝為尿膽素原也會增加,因而在尿液中發現到過量。
因此在尿檢中可以簡單的下結論說:
尿膽素原=總膽紅素尿膽紅素=結合型膽紅素
結論
- 直接型膽紅素升高象徵肝膽本身的疾病
- 間接型膽紅素升高象徵非肝膽的疾病
- 單純的膽紅素上升較可能為無害的先天代謝性疾病
- 尿中的膽紅素或尿膽原素可以間接的篩檢血中的黃疸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