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9年8月10日 星期六

2019/7/19 衛教實作工作坊@馬偕醫院家醫科


作者:林彥安醫師




前月很榮幸接受馬偕家醫科的邀請,分享秒懂家醫科的經營經驗,以及一些衛教技巧的分享。說實在我的衛教能力沒有很強,而且表達方式也受到情境與觀眾的限制,很多時候都要因地制宜重新設計。但是有沒有萬變不離其宗的設計方式呢?但早年我就先在呼吸貓老師的演講上建立初步的概念,最近又看完了"教學的技術"這本書,因此趁這個機會,統整出一套好懂可用的衛教準備方法論。
 

為什麼要做家庭醫學教育






醫師是在大醫院中接受養成教育的,長期耳濡目染的結果,就會認為一堆以眾多分科為目的設計的醫療體系,是醫療本來就該有的樣子;而看不到在社區基層環境中,就醫民眾最需要的,其實是能對應多方面病症的不分科照護。
 
我一直認為,這就是眼下醫學教育的盲點。今日要選科的住院醫師,也常常以"沒有專業"的錯誤認知,不願意選擇家庭醫學科為日後的志業,將這個認知上的盲點表露無遺。如果身為醫護專業人員卻不了解基層醫療的專業與重要性,又該怎麼去教育影響民眾正確的就醫觀念?又遑論一般民眾的看法。

大醫院並不缺醫學教育,缺的是家庭醫學教育

粉絲專頁的經營經驗






演講的前半部說明秒懂家醫科目前的經營情況,也揭露了一個事實:專業背景的讀者比一般民眾還要多。以此為契機來反思:原本受眾應該預設為一般民眾,卻先在專業圈裡拓展了知名度,究竟是成功還是失敗呢?我的看法是:因為由專業圈傳出的口碑比一般人還要有說服力,讚讚並不等值,如果能夠爭取到專業圈的認同與背書,對長久的經營也會比較穩固。


互動式的衛教課程





進入後半段,就是馬偕家醫的醫師最想聽的衛教教學。我簡單地歸納出一個有效的衛教該有的四大重點:自我介紹,引發動機,重複重點,促成行動。當然了,凡是技能都要經過演練才會內化。我台上講解之後,就要給題目作小組討論,現場構思自己的衛教主題該如何設計?最後是讓兩位住院醫師實地上台做五分鐘的衛教發表,由講師群回饋優點與可更進步的方向。




果然要有實作與回饋,才叫工作坊






可能是受到過去上過的許多課程影響,單方面的講課給觀眾聽,並不是我心目中所謂實用的好課程。所以輪到自己在規劃這種有實用價值的演講時,一定要創造機會給觀眾思考,發表,演練,而且一定要再加上明確的回饋,才能增加觀眾在實作上的經驗值。





但我的心得是:果然還是不能低估互動實作所花費的時間,不但時間容易脫離掌控,而且還要預留充分的自由問答時間。整體說來,下次需要規畫兩個小時的時間給課程才行。但實際做完運課體驗之後,覺得自己可以有把握的說:這堂課絕對不會浪費觀眾的時間,無論課前的程度如何,照著課程規劃的流程逐步操作,一下課就會成為你的衛教即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