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6年4月8日 星期五

2016/4/2 島報醫療講座 急診與分級醫療

作者:林彥安






這場月初在台南政大書城舉辦的講座,是島報首次的公開活動
我們邀請了兩位第一線服務民眾的科別醫師,來談論"急診壅塞"和"家庭醫師制度"這兩個和一般民眾關係最密切的醫療服務項目.


健保制度的衝擊





主辦人楊仕任身兼會場的引言人,闡述健康保險制度的實施對醫療品質的影響





這其中呈現出的問題是,低價醫療讓使用量上升,降低了所有層面的醫療品質


如何善用急診






劉宗瑀醫師是外科醫師,以其在外傷急診的經驗,教導民眾正確使用急診的方式




介紹急診的檢傷分級制度,處置的先後是以病情的緊急度作區分
以及教導大家一句在急診等不到處置時的金句:"原來如此,我知道了"


家庭醫師是大眾真正的健康夥伴






謝宛婷醫師則指出,減少醫療資源濫用,同時又提高民眾就醫品質的方法,就是落實分級醫療




"家庭醫師制度"是這其中的核心,一位好的家庭醫師能夠長期追蹤一群社區民眾
也因熟悉其家庭與健康背景,能敏銳有效的扮演疾病把關者的角色
然而,台灣社會並沒有落實健全的家庭醫師制度,廣大的家醫科和基層醫師空有名號而無權力,使這項優點無法發揮.

社會大眾常會迷信大醫院次專科名醫的迷思
但若站在健康把關者的角度,有一位長期替你追蹤的家庭醫師,才能夠真正有效的以全人觀點找出你的問題.




最後的問答時間,由於沒有講題與現諸文字的包袱
講者們精彩的真心話大冒險我以為才是本講座的精髓所在呢
由保險給付的問題講到節省成本所作的核刪(常常是無道理的)
表達了身為醫者熱情卻常被無端消磨的一面

謝宛婷醫師指出,需要在大醫院訓練的家醫科,走到哪裡都被人看輕
但實際上只有家庭醫師才能給大眾最直接的幫助
至此我終於明白了,光有人才無用,系統環境也做同時搭配
家醫科是為了要落實家庭醫師制度而被新創造出來的科別,用意是要改善公衛問題的
家醫科醫師,本來該是公衛政策的實踐者
但現在有了過剩的家醫專科醫師,卻沒有相對應健全的公共政策,當然會覺得無用
這是因為沒有建立出良好的執業環境,那當然連家醫科都想要逃難做醫美啊

這著實是重要的社會學原理--環境會影響人的行為
而專業人士的價值,是需要健全的系統架構才會被發揮出來的
若一味回歸市場機制,一定又是另一批專業人士的價值被埋沒


結論


這場講座為社區民眾設計了與日常生活最關係密切的主題--急診與分級醫療
也讓與會的聽眾們直接了解到,民眾與醫療界雙雙面臨的困境是什麼

對我而言,也是開了新的眼界,這是醫學中心的科別所學不到的野戰心法
是否能夠將這些觀念也同樣的傳達給在學的學生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