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頁籤
2022年12月28日 星期三
2022年12月27日 星期二
2022年12月26日 星期一
2022/12/24 全人醫療教育工作坊
敘事醫學的挑戰
家醫科和精神科的教學挑戰,相似點在"敘事"(聽病人完整的故事)
- 傾聽:學生鮮少能夠做到傾聽
- 邏輯:報告敘事的邏輯要清楚
- 再敘:轉述病人的故事要還原真實
- 同理:同理心很難教
教學計畫負責人的挑戰
- 向上要取得長官的資源和認同
- 對於同事要將分工的權利與義務平均化
- 向學生要能做到勞逸均等,對歪瓜劣棗溝通
臨床教師適任性
最好的分工是讓每個老師只教他最擅長的東西。
輔導
輔導學員的關鍵在於建立信賴關係。要耐煩,不要逃避。
2022年12月25日 星期日
2022年12月19日 星期一
2022年12月8日 星期四
2022年12月6日 星期二
2022年底我對於投資中國的看法
2022年12月4日 星期日
2022年11月22日 星期二
2022年11月13日 星期日
關於債券的近期爭議
以下是我參酌重要著作後比較採納的意見:
2022年11月12日 星期六
2022年10月18日 星期二
談中國A股的指數投資策略
2022年10月5日 星期三
莉可麗絲 Lycoris Recoil 觀後感
這就是一個百合番,而且兩位女角都很香,可說本作的名聲都是由這兩個要素構成的,也因此獲得巨大歡迎。除此之外,扎實考據的槍枝與軍事動作也獲得好評,尤其是千束招牌的CAR近戰槍法。至於千束本人則又是一個無敵主角,以閃避的特殊能力作為基礎,沒有人能夠用正面戰鬥的專業擊敗她,最近無敵主角的作品還真是受歡迎呢。
2022年10月2日 星期日
2022年9月29日 星期四
2022年9月27日 星期二
股市歌曲改編 歡迎來到獲利至上主義的教室--DANCE IN THE RISK(在風險中起舞)
2022年9月13日 星期二
2022年8月21日 星期日
第四年主治醫師的心得
到去年底之前主要是在準備台灣肥胖醫學專科的考試,並考取到專科證書。
而今年前半花了比較多的時間閱讀各種投資大師的著作,最終對於指數投資有了更為全面的了解,並把這份理解在家醫年會上的場合分享出來,成為我首次的投資講座。而後也根據台灣的肥胖指引,做成了自己心目中的減重飲食流程圖。
而今年前半年花了一點時間回去玩四驅車,漂亮的車子大概做了三四輛,但是因為比賽沒什麼成績,覺得自己還是沒有天分吧,因此又快速棄坑回來我的模型領域。
今年五月的時候開啟了號稱專看老人肌少衰弱的專診(名義上是在台北,不過林口桃園院區也都有做),一開始都還是一般性的病人,近期逐漸累積了老年症候群的個案,希望在後續服務的質和量上都能有所精進。
2022年8月17日 星期三
2022年8月2日 星期二
我的肥胖治療飲食指引
作者:林彥安醫師
終於想要推出自己心目中的減肥飲食指引啦~融合了台灣每日飲食指引,與台灣肥胖防治指引手冊的內容。但是不包含地中海/得舒飲食等健康飲食的內容。這也是我這麼多年來第一次推出原創的臨床指引,希望還會有下一次。
2022年7月19日 星期二
86 -不存在的戰區-第一二季
今年的上半年意外的很迷這部動畫,究竟深層原因為何?我覺得對我來說有兩個出自潛意識深層,但可以簡單講完的理由。這部在講的其實就是:
- 每個人都需要一個老婆
- 終究有個人無論你如何拚戰奮鬥,就算失去音訊,還會跨過國界來找你
雖然這是虛構作品,但是能夠滿足的就是這個想像
2022年7月17日 星期日
2022年7月3日 星期日
2022年5月29日 星期日
捍衛戰士2--TOPGUN MAVERICK心得
2022年5月13日 星期五
2022年5月11日 星期三
感冒的治療策略
作者:林彥安醫師
美國家醫科醫學會在2019年更新了普通感冒的治療實證建議。其中咳嗽依然沒有什麼好藥,止咳藥都沒有超過安慰劑的證實效果,唯一確立有效的只有抗膽鹼藥物的鼻內吸入劑(intranasal ipratroprium)。
2022年5月8日 星期日
2022年4月30日 星期六
2022年4月23日 星期六
飲食與挫瘡
高GI和奶類
一般人可能會認為油炸和高油食物最容易出油,但最容易促進青春痘形成的食物其實是:高升糖指數飲食+奶類。這是因為吃進精緻高升糖食物,使體內血糖與胰島素同步上升,誘導了體內的類胰島素生長因子(IGF-1)上升。乳品類食物尤其因為其中的乳清蛋白成分,也會促進IGF-1的上升(健身用的乳清蛋白也是一樣)。
2022年4月22日 星期五
汞過量與汞中毒
元素汞來自於液態金屬的水銀製品與儀器。
無機汞來自於水銀的金屬鹽,工業用品,疫苗,化妝品,染髮劑,中藥材等。
血汞用於急性中毒,尿汞用於慢性中毒的診斷。
尿汞在100mcg/L以上可用BAL/DMPS/DMSA螯合劑治療。
有機汞由元素汞與無機汞進入水循環之後,經微生物轉化而來,在食物鏈頂端的魚類累積至最高。以血汞診斷,不需要螯合劑治療。
2022年4月17日 星期日
<致富心態>心得
1. 根據人生歷程不同,做不同的財務決定都是合理的
2. 生活中出現的每一項結果都是運氣的外力導致。面對失敗時應該原諒自己。
3. 實現目標後停止追逐/社會比較一開始就別參加/滿足就是夠了
4. 每個人都能做到的秘訣是時間
5. 活下去才能長久堅持,發揮時間的效果。不計一切代價活下去
6. 長尾就是:下一個
7. 金錢最大的價值就是掌控自己的時間與增加選項
9. 沒花掉的錢才是財富
10. 存錢就是:安全邊際,增加彈性,掌控時間,等待的本錢
11. 合理比理性更有助於長期堅持
12. 這次有20%不一樣:未來一定有前所未見的意外造成重大影響
13. 安全邊際就:備餘
14. 當自己看法改變的時候,就換一個方法
15. 指數投資要付出的代價:接受波動性
16. 知道自己在玩什麼遊戲,且不被玩其他遊戲的人影響
17. 末日預言受歡迎,卻容易忽略樂觀面的力量
19. 運氣至關重要/增加投資時間/錢=時間的掌控權=幸福感/存錢是最好的緩衝與安全邊際/安全邊際=活下去=增加時間
簡短結論
- 金錢就是:掌控時間/獲得彈性/同他人獲得幸福感
- 成功學就是:運氣/長尾/下一個
- 投資就是:活下去/安全邊際/增加時間
2022年4月5日 星期二
2022年3月16日 星期三
指數投資其實很難
抗拒買進熱門飆股的誘惑很難,
承受市場風險,隨著指數抱上抱下很難
選擇買進報酬不起眼的債券很難,
看到自己的績效落後標杆指數,要不動聲色很難
無視近期巨大的虧損,選擇定期再平衡很難
選擇直接單筆all in,當然也很難。
如果指數投資是一件簡單可以做到的事,那為什麼這麼多海外大師,或台灣有經驗的散戶都要寫書推廣指數投資?雖然指數投資理論上長期的勝率很高,但是要能真正做到stay the course,就是很難不是嗎?
有時候會想著,為什麼要跟選擇配息金融工具的人計較呢?他就是沒有能力承受風險換來等價報酬嘛,所以本來就會得到較低的總報酬率。不承擔市場風險,就不會得到市場報酬,選擇就已經反映結果了。長期指數投資所要承受的市場波動,其實並非所有人都可以做到的。
2022年3月15日 星期二
2021年早期腎臟病照護手冊 腎臟保護性藥物一覽
- ACEI/ARB: 可減少蛋白尿+延緩腎功能惡化
- SGLT-2 inhibitor(dapa/cana/empa): 可減少蛋白尿+延緩腎功能惡化
- Non-DHP CCB(verapamil/diltiazem): 可減少蛋白尿+延緩糖尿病腎病變
- Pentoxiphylline: 並用ACEI/ARB可減少蛋白尿
利尿劑:多數患者都應使用至少一種利尿劑,1-4期慢性腎病患者都可以用thiazide利尿劑,4-5期建議改用loop。
2022年3月10日 星期四
2022年3月6日 星期日
目前大師們對於指數投資不同意見的見解整理
股票部位
- <鄉民的提早退休計劃>:美國股市+國際股市(伯格頭三基金)
- <約翰伯格投資常識>:可以只投美股不用分散國際
- <投資金律>:可以加入小型,價值型或不動產型,國際分散可以考慮追蹤誤差做調整
- <智慧型資產配置>:小型股能提升報酬。若已熟練固定再平衡,可考慮動態與過度再平衡。
- <漫步華爾街>:推薦從自助房開始投資
- <漫步華爾街10條投資金律>:夠有錢再分散到國際。強力推薦加入房產或REITs。
- 清流君:市值搭配小型價值股,75/25因子投資是可以的
債券部位
- <鄉民的提早退休計劃>:總體債券指數(BND)(伯格頭三基金)
- <漫步華爾街>:總體債券指數
- <投資金律>:一律美國短期公債,拿其他的就是呆瓜
- <智慧型資產配置>:五年短期公債
2022年2月28日 星期一
2022年2月22日 星期二
論什麼是投資風險
<投資最重要的3個問題>心得
由於我覺得要知道別人不知道的事還是太過困難了,不必這樣期待自己,所以省略掉第二個問題。但是另外兩個問題還是非常實用:
1. 你知道的事情有沒有可能是錯的?
3. 你的腦袋為什麼要騙你做決定?
一句話講完投資經典系列
- 漫步華爾街:現代投資組合理論+買進持有。
- 漫步華爾街五十周年版:存錢+指數基金。
- 漫步華爾街的十條投資金律:現金+股債房。
- 約翰伯格投資常識:降低投資成本就對了/買美股就好。
- 鄉民的提早退休計畫:VTI+VXUS+BND。
- 投資金律:指數基金+短債。
- 投資金律二版:要賭就小型價值股,要穩就短債。
- 智慧型資產配置:加入小型股,善用再平衡。
- 因子投資:投多因子就好了。
- 雙動能投資:對指數用時序動能就好了。
-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獲利公式:延長時間就是降低風險。
- 投資最重要的事:控制風險才有好報酬。
- 投資最重要的3個問題:除非掌握市場不知道的事,不然不要操作。
- 被動投資學:主動基金和主動操作,越累加越不利。
- 別把你的錢留到死:退休前花錢體驗人生。
黑盒子:關於國際股市的配置選擇
這個部份我實在不敢亂推薦,因為做國際分散所帶來的風險特性就是:短時間內的最大下跌風險更高(美國死全球死的概念),但長時間能夠避免單一國家低報酬的風險(例如萬一台股或美股長期下來表現不好),穩賺不賠的持有時間從20年提前到15年。
2022年2月18日 星期五
當市場下跌時,承受虧損的心態
我認為比較實際的方法有兩種:
- 從報酬入手:解釋波動和市場報酬之間的關係,市場波動就是報酬的來源。
- 從風險入手:風險資產持有越久,風險越低,越不容易虧錢。
不然講再多都是幹話
2022年2月11日 星期五
投資穩賺不賠所需的持有時間
- S&P 500指數/動能因子: 20年
- 國際股市分散: 15年
- 債券/多因子分散(包含獲利/品質因子): 10年
- 股債配置: 5年
可以看出不管是國際分散,因子分散,還是分配給債券
分散投資的意義就是把穩賺不賠的時間門檻往前移
2022年2月9日 星期三
<因子投資>心得
因子投資的本質是"分散投資"。如果能用"分散風險",而非"增加報酬"的角度看待因子投資,會比較能正確理解這門學問的精神。
因子投資的概念,就像指數投資用市場波動因子來獲利,擴展到用其他有報酬解釋能力的因子來獲利。這些因子包含規模(小型股)/價值(低價股)/品質(好公司)/動能等等。但是對因子做分散投資,不必然會帶來更高的報酬,因為除了動能因子外的大部分因子,預期報酬都低於市場波動,加上因子分散之後的個別獲利也被分散。
因此能夠提升的是「風險調整後」的超額報酬,也就是降低風險。或是換句話說:加入了「多因子組合」的大盤之中(有人問說人類有可能擊敗大盤嗎?當然有可能,看你用什麼組合來定義大盤而已。多因子的大盤勝過單因子的大盤,當然是可能的)。為了這個目的,實務上使用包含多因子的單一基金,是較佳的選擇。
2022年1月19日 星期三
2022年美股資產配置風險回測結果
這個年初我再平衡設定的資產配置為:
- VTI 30%
- VXUS 10%
- MTUM 10% =>用來對抗飆股
- AVUV 5% =>萬一價值因子有效所以配一點
- VFMF 5%=>但我又不太信任純價值,所以混一點多因子稀釋價值的影響
- IMTM 4%=>成熟國際動能
- AVDV 3%=>成熟國際價值
- AVES 3%=>新興市場價值
- CNYA 3%=>補足A股曝險不足,以2.5%為基準,補到3%
- FLTW 2%=>地表最低費用率台股ETF,做一點點本土偏誤
- VNQ 3%(預計要出清)
- ITA 1.5%=>個人興趣
- ZROZ 10% 理論上最強的美股負相關性
- IEF 5% 純美國公債中報酬與波動較平衡者
- GBTC 0.4%
- ETHE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