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網站頁籤
個人履歷
醫學教育
飛行兵器的模型手術室
飛行兵器的鋼彈頻道
日常感想
醫學訓練
▼
2018年12月28日 星期五
民眾不先看家庭醫學科的真正原因
先講結論的話,除了"不知道要看哪科所以來看家醫科"的理由之外
原因就是選擇先看家庭醫學科這件事情,需要更高層次的認知
2018年12月23日 星期日
失眠長期吃鎮靜劑,治標不治本,恐延誤治療
作者:林彥安醫師
最近門診有一位70多歲的女性,已經在別的地方長期拿藥
這次來我這裡拿藥時,發現有長期入睡困難的問題,以及睡不飽
長期使用鎮靜劑alprazolam一天三次
2018年12月16日 星期日
老人醫學專科考試
作者:林彥安醫師
2018年12月11日 星期二
老年症候群--失智:不了解失智症分類,吃錯藥下場更嚴重
作者:林彥安 醫師
失智症並不是單一種疾病
原發性的失智症因致病機轉不同,就可以分成4~5種
今天做居家醫療訪視時,就驗證了常用的藥物用在錯誤的病人上會有什麼後果
2018年12月10日 星期一
107年憂鬱症防治協會 年會心得
作者:林彥安醫師
2018年11月10日 星期六
林彥安醫師 簡介
2018年11月9日 星期五
山地醫療旺旺5大魔王實錄
1. 虎頭蜂螫全身過敏,心跳快血氧掉
2018年11月8日 星期四
PTT醫學生版回文 clerk生存之道
作者:林彥安醫師
因為問題不在於怎麼念書
而是在於怎麼解決病人問題
2018年11月3日 星期六
[模型作品] GUNDAM L.O. BOOSTER (2022/11/23更新)
作者:飛行兵器
這是2022年底新拍攝的照片,在PB新套件發售之前,一併把部分零件重新塗裝完成,希望能夠和新套件一同展示。
2018年10月24日 星期三
代謝症候群和老年衰弱症
作者:林彥安醫師
代謝症候群是家庭醫學科的代表性疾病
老年衰弱症是老人醫學科的代表性疾病
我發現這兩者之間有許多相似的地方
2018年10月20日 星期六
醫學生提問 家庭醫學問答集
日前幫五年級醫學生進行訓練後的六大核心能力回饋
學生提出的一些對家醫科的問題,我覺得非常經典
值得好好為文回答
如何應徵家庭醫學科住院醫師
作者:林彥安醫師
先說結論,我當年自己應徵過很多家醫院的家醫科
當總醫師的時候又在面試現場幫忙
以上經驗可以歸納出三個要點
就是大家都想要:
程度好,好相處,有熱情
的考生
我想這應該也是不分科別的共通標準
2018年10月17日 星期三
簡易麥克筆噴槍的使用心得
作者:飛行兵器
2018年10月13日 星期六
這次股市大跌,暴露我所做錯的三件事
經歷兩天的震盪,我也和很多人一樣
急著要把虧損的部位賣出停損
被自己的恐懼感驅使著不理性的行為
2018年10月10日 星期三
2018/10/7建立家庭家庭醫學專科醫師核心能力共識營
作者:林彥安醫師
家庭醫學專科醫師的專業素養
與會人員認為家醫與其他科醫師的專業素養無大差異
不過有幾點被特別提出:
2018年9月15日 星期六
R4的幾場著名臨床戰役
雖然沒有R3的時候這麼驚滔駭浪,高潮迭起
這一年來還是有一些讓人印象深刻的中小魔王
2018年9月12日 星期三
職人精神與進擊的技術 演講心得
鐵人精神:有40%的把握就衝,全力以赴,挑戰就是勝利,絕不放棄
職場應對進退的技術:乘車位置的禮儀,見外和刻意示好,是必須的技術
財富自由的技術:40年規劃終身財富,35歲前花時間練功夫,35歲後花腦筋變現
閱讀的技術:不用深讀和熟讀,看自己想要看的部分就好,看完要試著表達
2018年9月2日 星期日
MODEL GRAPHIX雜誌 刊載 Z PLUS STRIKE PAKAGE設定
作者:飛行兵器
最近買了一本神書,
是刊載過去MG雜誌中鋼彈前哨戰的作品集合
其中有關於Z plus的新設定企劃案
是在當年MG版Z plus發售時,雜誌刊登的新設定與模型作例
很適合愛好Z plus的個人作為改造參考
2018年8月19日 星期日
GUNDAM THE ORIGIN 6 紅色彗星的誕生
作者:飛行兵器
2018年8月18日 星期六
職業傷病防治暨臨廠服務研討會
內容環繞著職業安全法規,過勞,母性保護,復工等主題
不過我特別有興趣的,在於引發熱烈討論的職場心理健康方面
2018年8月7日 星期二
口腔癌篩檢
資格:18歲以上曾嚼檳榔者,與30歲以上吸菸者,二年一次
代碼:18~30歲(IC97)30歲以上(IC95)
2018年8月5日 星期日
哈佛進階教學技巧工作坊精華
其實,都不是什麼新的手法
2018年8月1日 星期三
如何預測脂肪肝
由於代謝症候群的病人同時有脂肪肝實在太多了
有沒有一個方法可以估計出誰需要去做超音波而誰不用
是一個相當實用的問題
2018年7月31日 星期二
對於專業品牌的思考
最近在思考專業品牌的問題
2018年7月29日 星期日
R4這一年,我為醫學教育做的四件事
作者:林彥安醫師
安排學生的教學活動是總醫師的職責之一
不過為了更加提升學生對家庭醫學的理解程度,還做了以下四項原創的設計
2018年7月26日 星期四
病人感謝我把他轉去復健科
這是一個雙手麻的年輕男性,臨床症狀就幾乎確定是腕隧道症候群了
2018年7月25日 星期三
Romberg test
這是一個常被誤解的神經學感覺檢查
潛藏癌症的幽門狹窄
幽門是位於胃與小腸的交界門,食物都要經過胃的幽門前往小腸
一旦狹窄阻塞,人就無法進食
2018年7月15日 星期日
107年家庭醫學會學術研討會
作者:林彥安醫師
比較重要的收穫應該是對beta blocker在高血壓的使用新知
這次來專門介紹這部分的心得
2018年7月13日 星期五
如果我有一天完全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
請告訴我今天受的壓迫和磨難都是有意義的
2018年7月8日 星期日
兒童發展與健康篩檢服務醫師訓練
作者:林彥安醫師
雖然醫院裡面不會使用,但是在衛生所的支援有這個需求
2018年7月6日 星期五
還是要相信自己的physical examination
一位年輕女性因胸痛來診
有壓痛點,但伴隨症狀卻包含活動易喘,躺下易喘,與睡眠中途喘醒等情況
這該不會是年輕女性的心臟衰竭吧?可是有原因嗎?
2018年7月5日 星期四
一念之間化解的憂鬱
一位中年男性體重減輕甚多,診所的胃鏡做出胃潰瘍,
仍想來找出體重減輕真正的原因
2018年7月4日 星期三
家庭醫學科的周全性/連續性照護
這就要舉一個最近的例子,一個中年男性追蹤糖尿病的病人
2018年7月1日 星期日
家庭醫師與基層醫療對失能及失智應有的認知研討會
作者:林彥安醫師
2018年6月30日 星期六
楊田林老師 發揮教學影響力
2018年6月29日 星期五
[模型作品] BANDAI 1:72 X翼戰機 T-70
作者:飛行兵器
2018年6月21日 星期四
體重減輕四大病
腸胃道,糖尿病,甲狀腺,憂鬱症
2018年6月17日 星期日
醫學生於家庭醫學科學習之認知成效研究
作者:林彥安醫師
這是一個沒有經過IRB的研究,純粹是個人收案統計
用以評估這一年來個人發展科內學生教學的實效
2018年6月16日 星期六
2018老年醫學會年會心得
作者:林彥安醫師
這是一場講者素質與演講內容超乎預期的年會
有多場值得紀錄的演說內容,以自己能理解內的容簡單做個記錄
2018年5月31日 星期四
第一次診斷重度憂鬱症,卻沒有開抗憂鬱劑治療
如同在很多地方都發生一樣的故事
2018年5月27日 星期日
斗煥坪七日教召
來介紹一下軍官的七日教召是怎麼一回事
2018年5月7日 星期一
非典型特色醫療院所發展 心得
我本身的專業是分級醫療下的第一線醫療,因此看待的角度可能和其他人不同
2018年5月1日 星期二
關於team appraoch,所該先有的前提條件
最近的體會是,不管做什麼都要組成團隊
只有把自己能力訓練好是不行的
2018年4月30日 星期一
一般內科戰記(3)
一位老年女性慢性腹痛與食慾不振兩個月,
合併疲勞,活動力與生活自理能力快速降低,
依老人醫學的原則評估,符合衰弱症的定義
2018年4月14日 星期六
一般內科戰記(2)
一個72歲男性腦傷長期臥床有氣切,因為發燒會喘咳黃痰,被送來急診住院
一個頭痛誤診案例
一位沒有過去病史的42歲女性主訴右側頭痛一個月
2018年4月8日 星期日
[模型作品]蛋機IDF經國號(2022/11/5更新)
作者:飛行兵器
今年為了參加RF比賽,而把以前做的F-CK-1拿出來外觀升級,換上了我近年來喜歡的機尾彩繪。
2018年4月7日 星期六
其實大家都誤解溫室中的花朵了
(圖為溫室栽培哈密瓜)
2018年3月11日 星期日
門診高血鈣案例
難得一見的門診高血鈣案例
一位中年男性主訴健檢報告發現血鈣偏高
2018年2月26日 星期一
對賴宇凡<根治飲食>的看法
我真的去書店翻了<根治飲食>這本書
2018年2月21日 星期三
如果要說R1R2時期有什麼貢獻
經過反覆思索檢討,我認為
R1,R2時期,帶給我現在貢獻最大的學問
一個是成人疫苗,一個是運動處方
2018年2月7日 星期三
家醫科的住院醫師需要的是什麼呢?
反覆推敲之後,覺得是要"多一點自由時間"
排名第二的是,能讓自己發揮的舞台
所以不需要資深學長姐Orz
2018年2月5日 星期一
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
有前輩以這個書名為發想,要我們去思考
如果我們工作事業上.位置低的水果被摘完之後要怎麼辦呢?
有沒有辦法謀求其它發展?
2018年2月3日 星期六
Let it go 歌詞改編 總醫師篇
by 強者我同學
2018年2月2日 星期五
看病是佛度有緣人,但預防不是
我發現治病其實是一個佛度有緣人的概念
老師的比喻是:人也要舉起手菩薩才會幫你
2018年2月1日 星期四
所謂給正確的養分
今天邀請六年級的學生來跟我的門診
讓他親眼見識血淋淋的家醫戰場
重新定義所謂的生活品質
我突然覺得自己不能再自欺欺人了
自己當初明明就是為了生活品質而選了家醫科
在眾多互相衝突的價值觀之間,如果只能選擇一項的話
我選擇了生活品質,即使要犧牲掉其他的機會成本
2018年1月30日 星期二
消耗
最近常常在想一個問題
為什麼要把自己搞得這麼累呢?
每天都把自己搞的精疲力竭是為了什麼?
2018年1月28日 星期日
在衛生所代診
上個禮拜整天在衛生所代診,覺得賺到很多
2018年1月11日 星期四
腳抽筋的100種可能
今天有三個腿抽筋的病人
2018年1月6日 星期六
我的病人住院了
85歲男性,看完我的門診兩天後因為全身無力被送到了急診
‹
›
首頁
查看網路版